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高凯)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自1953年成立以来,作家出版社走过了70年不平凡历程,用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铺就了辉煌的成长发展之路。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家出版社供图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孙业礼,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人民艺术家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陈彦,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张平、何建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主持。

张宏森当日在讲话中指出,作家出版社的70年,是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同进步共发展的7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成就卓著的编辑家、出版人筚路蓝缕,勇于开拓,出版了一大批赢得读者口碑、树立时代丰碑的经典之作,生动记录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呼应伟大转折,热忱歌咏改革开放,与激情涌动的文学创作协同共进,热切回应广大读者对新鲜题材、崭新视野的期待,出版了一大批新时期文学的经典之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家出版社主动承担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重大项目,推出了一大批反映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精品力作。
出席座谈会的作家、编辑、出版人从不同角度高度肯定了作家出版社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作家出版社未来发展寄予深切期待。

王蒙回想起诸多与作家社密切关系的领导、师长、同事和文友们,他表示“我非常怀念他们,并对他们心怀感恩,其中有的是我的恩师。”王蒙非常珍视自己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在伊犁》,这是他对新疆岁月的一份美好记录。他期待作家社今后在选题方面有更大的格局和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更多反映农村、工业、科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题材的优秀作品。
“在作家出版社出书,几乎是每一位作家最早、最向往的梦想和憧憬。”张平谈到,自己几部重要的作品都是在作家社出版的,产生了很大影响。
何建明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期间许多难忘的经历和作家社推出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在他看来,出作家优秀的作品,出读者喜欢的好书,作家出版社的这个定位多年来始终没有变。“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认为走过70年的作家出版社依然是少年。今天的国家和社会飞速发展,作家和出版人要不断写好书、出好书,就需要更多把目光聚焦我们的社会和时代。”
在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杨志军眼里,作家出版社是一个有温度、有光亮、有美感的所在。它培养的作家和出版的作品无以计数,以文化生力军的姿态脚踏实地、追求高远,让这片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名著的诞生地、作家的诞生地、精神生活的诞生地。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表示,新征程上,作家出版社的文学出版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在中国群星璀璨的文艺星空,其中必定有作家出版社这颗星也在闪耀着光芒。

座谈会上,“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珍本文库”正式揭幕。该文库精选作家出版社建社初期出版的部分优秀作品重装出版,以此向老一辈作家和编辑致敬,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人民立场,共同见证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勃发和生机。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家出版社供图

座谈会上,青年编辑向作家出版社老同志代表献上鲜花,对前辈编辑、出版人为作家出版社创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感谢和敬意。
梁晓声、周大新、刘庆邦、白烨、贺绍俊、柳建伟、刘醒龙、曹文轩、梁鸿鹰、关仁山、张者、李洱、全勇先、杨红樱、程青、衣向东、畀愚、余耕、曾高飞、丛治辰等作家代表参加当日座谈会。(完)
中新网西安12月1日电 (李一璠)“2023年,陕西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县(市、区)由49个扩大到83个,建设紧密型医共体158个,医共体建设工作由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推进。”陕西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1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施健康陕西建设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杨联昌表示,今年以来,陕西主要进行完善政策体系、扩大建设范围、开展年度监测、加强培训督导等6方面工作。
10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早治进区县大型公益活动在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医院举办。 缑永强 摄
据悉,该省制定《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4个文件,不断强化政策指导。为丰富建设内涵,今年陕西省遴选11个县(区)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县镇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共同建设项目,通过共同开展科室建设、开展诊疗业务,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同时,陕西省推进“千县工程”组团式帮扶与医共体建设衔接,54个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三大中心功能向镇卫生院延伸,为急诊急救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时间。为发挥苏陕协作、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机制作用,陕西省内4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05家县级医院,江苏省66家三级医院帮扶56个陕西省脱贫县县级医院。据悉,11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累计新建临床科室19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73项。

按照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年度监测工作安排,该省对32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上监测,58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下监测,做好监测结果应用。同时,在陕西省范围内推广汉阴县、澄城县等建设经验。
据了解,下一步,陕西省将持续围绕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强化信息化支撑等方面,持续巩固完善该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