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许昌12月1日电 题:福利院向“梦想”出发,为特殊孩子托起美丽人生

作者 经晓佳 王宇
“这里每个孩子都很特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福利院承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家。”近日,在河南省许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侯丹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这家福利院里的故事。

许昌市社会福利院(下称福利院)目前共生活有160名孩子,其中大部分存在身体残疾,还有近10名孩子属于社会上的困境儿童。福利院实施九年一贯制公办教育,有完善的康教课程体系,会根据不同程度孩子需求开展启蒙教育、生活技能、体能训练、手工艺术、职业培训等内容。
福利院老师在教孩子做家务。 王宇 摄
在儿童康教楼二楼,一名5岁小男孩突然跑到侯丹身边,调皮地做了一个鬼脸,只见侯丹顺手将他抱起,并轻呵一声“小捣蛋鬼儿”,结果引起小男孩一阵前仰后合的大笑。
侯丹告诉记者,小男孩名叫亮亮(化名),刚进福利院时,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经过手术治疗,已完全康复。说话间,侯丹递给记者一本养护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亮亮进入福利院后每天的作息、饮食、大小便、就医等情况。“(孩子)刚进来时,肿瘤严重压迫着神经和血管,我们大家真是很担心救不活他,没想到现在这么活泼。”
据介绍,福利院为每名孩子都建有养护档案和成长档案,目的是方便社工跟踪和进行综合评估,也为了将来孩子被收养后,养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自己也能通过记录,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还是回归家庭。”侯丹介绍,福利院已有很多孩子被收养,但被收养并不意味着他们再次被放弃,而是希望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图为“寻根室”内的照片墙。 王宇 摄
在“寻根室”,一套套包裹好的小被子、小褥子、小毛巾、小鞋子、小衣服……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上。这些都是孩子刚进福利院时随身携带的物品。这些和原生家庭有关的物件,维系着孩子和亲生父母之间的联系。

记者注意到,“寻根室”的墙上贴了许多照片,展示着被家庭收养后孩子的生活点滴。“这个女孩去年在西班牙读研究生,那个女孩2020年的时候带着她的养父在我家过年,边上的那个女孩已经生了二胎……”侯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福利院孩子中,被海内外家庭收养的已达200余人。
在康复训练区,记者碰见29岁的黄钢平在对残疾孩子进行理疗。11岁时,黄钢平因父母双亡来到福利院,从此这里就成了他的“家”。初中毕业后,黄钢平到北京民政学院进行了职业培训,随后选择回“家”工作。他说自己选择康复专业是有意为之,“因为福利院的儿童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自己还能以这种方式回报社会。”

和黄钢平一样,20岁的佟晨阳也做出了同样选择。佟晨阳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目前在福利院实习。“我从小腿部就患有先天性残疾,也接受过康复训练,因为感同身受,现在的实习让我多了一份天然的成就感。”佟晨阳说。

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吃饭。 王宇 摄
对福利院的孩子而言,像黄钢平、佟晨阳这样的“大哥哥”还有很多,他们发挥着一道“光”的作用,照亮了其他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在许昌市社会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已达26位,他们大多已成家立业,或考上大学,或个体经营……各自实现着人生梦想。福利院也通过各种方式,记录着他们人生中的“金、银、铜”牌。

“让孤残孩子无忧成长,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福利院特别看重的事情。每名孩子都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侯丹说。(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29日到武警海警总队东海海区指挥部视察,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海警力量建设运用特点规律,提高海上维权执法能力。
初冬的上海,风景秀丽,清爽宜人。上午10时15分许,习近平来到东海海区指挥部机关,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亲切接见该指挥部有关同志,习近平同大家合影留念。
随后,习近平听取东海海区指挥部工作汇报,通过视频察看海警舰艇编队执行任务情况。习近平对东海海区指挥部建设和完成任务情况给予肯定。
习近平强调,要有效维权执法,坚决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要建立健全海上执法协作配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要务实开展海上执法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
习近平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整体谋划和工作统筹,制定好路线图、施工图,扎扎实实提高指挥部建设水平。要抓好相关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力量体系优化升级,为指挥部建设创造更好条件。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加强指挥部党的建设,确保政治过硬,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扎实成效。要严格教育管理,狠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确保秩序正规,安全稳定。要高度重视基层建设,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提高基层自建能力。各级要满腔热忱为基层排忧解难,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积极性,齐心协力开创指挥部建设新局面。
何卫东等参加活动。 【编辑:刘阳禾】